手足癣,这一常见的皮肤病,常常困扰着许多人,不仅影响皮肤健康,还可能给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。了解手足癣的症状并掌握有效的防治方法,对于维护我们的皮肤健康至关重要。
手足癣的症状表现
水疱型
多发生在夏季,主要表现为在手掌、足底或指(趾)间出现针头至绿豆大小的水疱。这些水疱疱壁较厚,疱液清澈,周围通常没有明显的红晕。水疱可相互融合形成大疱,伴有明显的瘙痒感。如果搔抓水疱,可能会引起继发感染,导致水疱周围出现红肿、疼痛,疱液也可能变得浑浊。
鳞屑角化型
好发于手掌、足底及足跟等部位。皮肤会变得干燥、粗糙,出现脱屑现象,鳞屑呈片状或小点状,颜色多为白色。随着病情发展,皮肤会逐渐增厚,变得像皮革一样坚硬,失去弹性。冬季时,由于气候干燥,这些症状往往会加重,还可能出现皲裂,导致疼痛出血,影响正常行走和手部活动。
浸渍糜烂型
常见于指(趾)缝间,尤其是第 3 - 4、4 - 5 趾缝。由于局部潮湿多汗,皮肤浸渍发白,表皮松软易剥脱,露出潮红的糜烂面。伴有渗液,有明显的瘙痒感,如果继发细菌感染,还会散发出难闻的臭味。
手足癣的发病原因
手足癣主要是由红色毛癣菌、须癣毛癣菌等皮肤癣菌感染所致。这些真菌喜欢温暖、潮湿的环境,因此,在夏季以及潮湿的地区,手足癣的发病率相对较高。此外,个人卫生习惯不佳,如与他人共用毛巾、袜子、鞋子等物品,或者在公共浴室、游泳池等场所使用未经消毒的设施,都容易感染手足癣。自身患有其他癣病,如甲癣,也可能通过搔抓等方式将真菌传播到手足部位,引发手足癣。
手足癣的预防措施
保持清洁干燥
注意个人卫生,勤洗手脚,保持手足部位的清洁干燥。洗手、洗脚后,要及时用干净的毛巾擦干,尤其是注意擦干指(趾)缝间的水分。选择吸汗性好、透气性强的袜子和鞋子,避免穿不透气的塑料鞋、橡胶鞋。袜子要每天更换并清洗,鞋子也要定期晾晒,保持干燥。
避免交叉感染
不与他人共用毛巾、袜子、鞋子等个人物品,在公共浴室、游泳池等场所使用拖鞋、浴巾等物品后,要及时清洗消毒。如果家庭成员中有人患有手足癣,要对其使用的物品进行单独清洗和消毒,避免交叉感染。
增强免疫力
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合理饮食,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,保证营养均衡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,提高免疫力。免疫力增强后,身体对真菌的抵抗力也会相应提高,从而降低感染手足癣的风险。
手足癣的治疗方法
外用药物治疗
根据手足癣的类型选择合适的外用抗真菌药物。对于水疱型和浸渍糜烂型,可先用硼酸溶液或呋喃西林溶液湿敷,待皮疹干燥后再使用抗真菌霜剂或乳膏,如特比萘芬乳膏、咪康唑乳膏等。鳞屑角化型手足癣,由于皮肤增厚,药物渗透性较差,可以先用尿素软膏等角质软化剂封包,使角质软化后再使用抗真菌药物,以提高治疗效果。
口服药物治疗
对于严重的手足癣,特别是出现大范围皮疹、外用药治疗效果不佳或伴有某些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,可以考虑口服抗真菌药物,如伊曲康唑、特比萘芬等。但口服药物可能会有一定的副作用,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。
手足癣虽然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,但只要我们了解其症状,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,并在发病时及时正确地治疗,就能够很好地控制病情,恢复皮肤健康。让我们重视手足癣的防治,呵护好自己的皮肤。